第5章 冯云山中途夭折 太平军定都南京(3/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向荣急忙派兵渡江阻截,反复十余次,却都被石达开所部击退。
向荣不甘心,又亲率三千清兵奔袭水陆洲要地,妄图截断位于湘江东、西两岸的太平军之间的联络,以便各个击破。
谁知,石达开已在水陆洲南面的树林中设伏,向荣率部赶到水陆洲,正好中其埋伏。向荣奋力突围,逃入长
沙城内才幸免一死;所部丢盔弃甲,狼狈逃遁。
经此战后,向荣龟缩在长沙城中内惊骇得不敢再出战。
此后,太平军围攻长沙多日;但终因长沙城防坚固,且骆秉章守城有方,总是不能攻克。
太平军见久攻长沙不克,又因西王萧朝贵战死,军心撼动。于是,有人主张“取道灌阳,返回广西”,怀故思归偏安一隅之情开始萌生。洪秀全也举棋不定,进退两难。
杨秀清却竭力反对,言道:“如今已骑在虎背,怎么还能留恋故土而半途而废呢?如果现在回去,偷生偏安于一方,岂不与等死又有什么不同?所以,眼前可行的只能是继续前进,暂时离开湖南而进取湖北;然后,顺着长江东下,直捣南京。如果能夺得南京,有了南京作为根本,则天国就无忧了。到那时,若是再派遣勇将,四出骚扰夺取江南;江南是富庶之地,有了江南,就有了半壁江山;若能养兵畜锐后,还可进一步图谋天下。即使不能得天下,至少也能割据江南称霸一方。”
洪秀全听了杨秀清的一番话后,这才下了决心;将主力从长沙撤出,转向湖北,打算沿江而下直取南京。
咸丰二年十月,太平军从湘西北经由宁乡、益阳,攻打素有楚北门户之称的岳州。
此时,早已活动在湘南一带的三合会起义部队纷纷来投太平军,太平军的实力倍增。于是,一路上攻城略地又所向披靡了,沿途清军闻风丧胆抵抗甚微。
太平军在岳州之战中轻易告捷,并缴获大批辎重及五千余条船只。
洪秀全顿觉如虎添翼,心中大喜;于是,下令建立水营;封唐正才为典水匠,统领水营船务;派黄生才、陈承镕为水营总制,昼夜赶造,将舟改制成大船。
不久,太平军水陆两路并发,从岳州起程进军湖北,石达开又率部攻打汉阳。
于是,清庭严饬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火速驰援。
然而,未待援军赶到,太平军卫国侯黄玉昆已率部在龟山登陆,击溃清庭守军;汉阳知府董振铎阵亡,副将朱翰自刎,汉阳被攻克。
而此时的汉口,竟然无一兵一卒,于是汉口也拱手让给了太平军。
太平军取得汉阳、汉口后,即在江面搭建浮桥,封锁江面。接着,又相继攻占了武昌外围的钵盂山、洪山、龟山等处,对武昌形成了合围之势。
武昌被围告急,江忠源遂又率部转向驰援武昌;然而,途中却遇到了石达开的阻截;两军对峙,江忠源急切难过。
武昌守将常大淳手下只有三千兵马,见汉阳、汉口已失;而援军却迟迟不至,武昌已成孤城;常大淳自知难以抵敌,连夜弃城撤至九江。
至此,太平军告破武汉三镇,大获全胜。
闻知武汉三镇已经易帜,无奈之下,江忠源只得退往安徽庐州去了。
武汉乃鱼米之乡,太平军得到了这一富庶之地后如虎添翼;于是,太平军在武汉休整数月,征招兵马,扩充军队,准备东进。
太平天国将三镇的百姓举家编入军队,使太平军兵员骤增了数十万,声势大增。
咸丰三年元月初二,太平军在武昌度过新年后,放弃了武汉,顺江而下直取江南。
吸取了冯云山遭袭的教训,洪秀全在杨秀清、韦昌辉诸王护卫下先行登船;然后,水陆两路大军齐发,顺江而下。但见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旌旗蔽日、鼓角震天;所到之处,清军无不闻风丧胆,未作抵抗,纷纷溃退如鸟兽散。
此时,两江总督陆建瀛移驻九江。
镇守九江的江西巡抚张芾见陆建瀛进驻,则自率所部移守到九江城西面的瑞昌去了。
太平军顺江进军后,石达开则率军先行,在下巢湖即与陆建瀛布下的江防军遭遇。
石达开机智善战,杀死了清军官兵两千余,缴获辎重无数。
陆建瀛从下巢湖大溃后,不敢在九江驻留;于是,弃九江而败走彭泽去了。
张芾见陆建瀛弃九江而去,九江城内空虚,情势危急,欲返回九江自守。
然而,未待张芾返抵九江,石达开的前锋已从下巢湖进抵九江。
此时的九江城内无兵镇守,如若一座空城;于是,石达开轻易地就取得了这座控扼皖、赣、鄂三省门户的重镇。
九江落入太平军之手,陆建瀛自知责任重大;但因九江原为江西巡抚张芾镇守,陆建瀛则将九江失守之责推给了张芾;张芾因此被革职,贬去驻守南昌了。
陆建瀛倒是无过错未究一责,安然地退守到了彭泽;过不多久,又弃彭泽而退往南京去了。
石达开不费吹灰之力得了九江后,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5章 冯云山中途夭折 太平军定都南京,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