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闹京畿滦州起义 谋和议一箭双雕(3/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同时,打算尽快重启和议,以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然而,未待南北和议重启,直隶的滦州却忽然又起事了。如此,袁世凯真的没有精力对付和议了;只得把心思先放到如何平叛上,南北和议之事也就仍被搁置。
话滦州起义,原来是由于仍处于满清皇朝统治下的江北数省革命党人,因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而士气大振;此时,急于想把尚剩的几个省也都光复了。因而,驻于直隶滦州新军第二十镇中的革命党人,也跃跃欲试。
而当时滦州兵谏后,各路新军都回原防地去了,张绍曾的新军第二十镇却留驻在了直隶的滦州。但不久,清庭也命令张绍曾率本部兵马离开直隶,调防去武汉前线,意在协助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
而此时,新军第二十镇中倾向革命的七十九标一营管带王金铭、七十九标二营管带施从云、八十标三营管带冯玉祥等人却反对开赴武昌,要求张绍曾响应武昌起义,也率部举义攻打北京。
张绍曾感到左右为难犹豫不决了,干脆原地按兵不动,既没举事也不遵命。
而刚坐上内阁总理大臣之位的袁世凯,觉得滦州兵谏中的主角张绍曾,继续撑控新军第二十镇的兵权,且驻扎在直隶,毕竟是个隐患;于是,趁机以其“违令不遵”为由,免去了张绍曾的新军第二十镇统制之职,将其调任长江宣抚大臣。
张绍曾离任后,其职由原新军第二十镇三十九协协统潘矩楹接任。
潘矩楹知道新军第二十镇内有革命党人在活动,也诚惶诚恐;所以,接任后,就将所部分散于各地驻防,仅留第七十九标仍驻于滦州。然而,潘矩楹哪里知道,正是这第七十九标中的王金铭、施从云倾向革命而主张起义。
而张绍曾被调离后,王金铭也感到了情势紧迫;遂与施从云商议,觉得不容再迟疑了,决定举事。
俩人又邀约了七十九标三营管带张建功共同举事,张建功倒也表示同意。
此时,同盟会直隶支部外围组织天津共和会的会长白毓昆潜入新军第二十镇进行策动。
王金铭正需外援,与白毓昆联络洽商后一拍即合;决定以新军第二十镇为主,天津共和会配合,伺机发动起义;事成后,建立北方革命军政府。
而此时,冯玉祥的部队驻扎在山东海阳;于是,王金铭专程赴海阳,将已与共和会联络并决定起义的事告诉。冯玉祥表示赞同,并商定自己将率部经由海路捷径在秦皇岛登陆,在滦州与王金铭会师后进取直隶合攻北京。
与此同时,白毓昆还策反了滦州知州朱佑葆等旧吏投诚革命。
至此,起义准备看似已经就诸;于是,一月四日,在没有通知冯玉祥的情况下,白毓昆与王金铭等人匆匆地就宣告滦州**了;并在滦州州署内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王金铭为大都督,张建功为副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总参谋长,白毓昆为参谋长。
而此时,冯玉祥仍在海阳,并不知道滦州已经举事,所以没有起兵渡海。
王金铭等人起事后,又欲游自己的上司新军第二十镇七十九标标统岳兆麟;岳兆麟见手下诸将都参与起义了,自己已无法驾驭他们;但又担心孤军举事成败难测,若是有失必危及自身。
故而,岳兆麟虚言应付了一番后,趁王金铭等人不备,连夜从滦州溜走逃往开平,去向驻防于开平的通永镇总兵王怀庆告密。
王怀庆闻报后一筹莫展,赶紧电告袁世凯。
袁世凯闻此突变,着实吓出了一身冷汗;不久前的奉天新军起义已把他吓了一跳,但那毕竟是在关外,还有一道山海关阻挡。想不到,后院的火刚扑灭,京畿之地的滦州却又出事了。
而滦州距京城近在咫尺,若是叛军攻打北京,如何了得?!况且,新军第二十镇是支劲旅,虽然其统制张绍曾已被调离,主帅易人;但军中诸将却原封不动,刚走马上任的潘矩楹未必能钳制得了他们;而眼下自己赖以依靠的北洋军主力抽调至鄂、豫,去对付南方的革命军了,一时急于难以调集兵力。而冯国璋的禁卫军只够护卫京城之用,不可外调;这却确实使袁世凯感到有点束手无策了。
于是,袁世凯一面命令冯国璋加强京城的防卫;一面指示王怀庆去往滦州宣抚,欲以此稳住叛军放慢对京城的进攻,让他有调兵遣将的时间。同时,急令驻扎在娘子关的新军第三镇统制曹锟立即率部回防,镇压滦州起义。
接着,袁世凯又派人将在海阳尚不知情而按兵不动的冯玉祥拘禁,使滦州的叛军失去同盟断其羽翼。
王怀庆接到袁世凯的命令,要他如入虎**地去向叛军宣抚;虽然心中甚是不情愿,但因军令难违,只得硬着头皮胆颤地前往。
王怀庆抵达滦州后,起义军当然不会听他的所谓宣抚,反而对他晓以大义,劝他也一起举义。
王金铭甚至:“只要能一起举义,愿意将大都督之位相让。”
王怀庆知道,若是拒绝会招致的后果;所以,只好虚言应诺。
王金铭见其答应了,也就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70章 闹京畿滦州起义 谋和议一箭双雕,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