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孙中山护法运动 吴佩孚崭露头角(2/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第三等级代表,也在不足法定人数的情况下,召开过国民议会;他国已有先例,何不仿效而行?”这一提议又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是,决定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即俗称的非常国会。
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五日,非常国会在广东咨议局内召开。会上,议员们谴责了段祺瑞的倒行逆施;且鉴于北洋政府已抛弃了《临时约法》,议员们皆视北洋政府为非法了。于是,非常国会议决在广州成立中华民**政府,以维护《临时约法》。
为此,非常国会还制订并通过了《中华民**政府组织大纲》;《组织大纲》共十三条,阐明了成立中华民**政府目的是为戡定叛乱、恢复《临时约法》;并规定,中华民**政府设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下设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交通等六个部;而凡各省督军赞助军政府或举全省兵力宣布与非法政府断绝关系者,均任为军政府之都督。同时,还明确了,在《临时约法》完全恢复效力前,中华民国之行政权由大元帅行使;大元帅对外则代表中华民国,而元帅为大元帅之辅。
接着,非常国会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
然后,经孙中山提议,非常国会又通过了对各部总长的任命;伍廷芳任外交总长,孙洪伊任内政总长,唐绍仪任财政总长,张开儒任陆军总长,程璧光任海军总长,胡汉民任交通总长;同时,又任命章太炎为军政府秘书长,李烈钧、林葆怿、李福林、许崇智、方声涛、陈炯明等人均授以军中要职。
一九一七年九月十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宣誓就职;至此,中华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简称军政府;因为,址在广州,又称广州军政府;又因成立军政府的宗旨在于护法,故又称护法军政府。
孙中山宣誓就职后,即以军政府大元帅名义下令讨伐段祺瑞;并计划以滇、黔、桂、粤等省陆军及程璧光的海军,组成护法联军共约十五万人,兵分三路由湘、川、闽进军。就这样,由孙中山发起和领导、以维护《临时约法》为宗旨,以粤、滇、桂为基地的护法运动拉开帷幕了。
且,段祺瑞闻知桂系、滇系与孙中山结盟并在广州成立了军政府,与他的北洋政府分庭抗礼并欲北上护法,吃惊之余又为自己欲令其内讧之目的未能达到而深感失望。不过,此时的段祺瑞因有了大笔的“西原借款充作军资,已使皖系军阀实力大增;因此,段祺瑞倒是有恃无恐,反而恨不得立即派兵南下用武力镇压,一口将广州军政府吞啮掉,并趁机踏平西南统一全国。
然而,已登上大总统之位的冯国璋却另有盘算。冯国璋知道广州军政府起兵护法,起因于段祺瑞的抛弃《临时约法》与国会;所以,广州军政府针对的是段祺瑞而并非是他冯国璋,自己何必要与段祺瑞搅在一起呢?再,冯国璋在护国运动时曾与雄踞西南的蔡锷将军等滇、桂系军阀有过较好的关系;因此,也不想由于段祺瑞而无端地与滇、桂系军阀决裂。
所以,冯国璋觉得不若与滇、桂系军阀及广州军政府议和;至少不可让直系的军队与他们正面冲突,以维护直系军阀的利益。何况,广州军政府北上护法或许还能压一压段祺瑞的气焰,这对于他冯国璋来何尝不是好事?为此,在如何对付西南的滇系、桂系及广州军政府的政策上,冯国璋与段祺瑞的主张南辕北辙了。
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冯国璋则主张和平统一;俩人因此产生了矛盾,且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于是,继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第一次府、院之争后,冯国璋与段祺瑞的第二次府、院之争即由此而起了。
段祺瑞同样不把冯国璋放在眼里,一意孤行地非要用武力统一全国不可;为达此目的,段祺瑞又向日本政府借贷了三千六百万元用于扩充皖系军力。而日本政府在将钱借贷给段祺瑞的同时,则趁机提出了在中国东北修筑铁路的要求。
其实,早在四年前,日本政府为了向中国东北三省与内蒙古渗透,就曾向袁世凯提出过希望在中国东北修筑四平街至郑家屯的四郑线、郑家屯至洮南的郑洮线、开原至海龙的开海线、海龙至吉林的海吉线、抚顺至兴京的抚兴线等五条铁路,即所谓的满蒙五路。袁世凯屈从于日本,已在一九一三年十月五日与日本互换了《借款修造铁路预约之办法大纲》即《满蒙五路秘密换》。后来,因慑于国人的强烈反对,袁世凯不敢履约,只与日本秘密签订了一项《四郑铁路借款合同》。
日本政府见其余四路被搁浅且如煮熟的鸭子飞了,心中不甘而一直耿耿于怀。而今,趁着段祺瑞欲大笔借款,即将此事重提;同时,还加上了开原至吉林的开吉线、长春至洮南的长洮线、洮南至热河的洮热线、洮南至齐齐哈尔的洮齐线等另外四条铁路,即新的所谓满蒙四路。
段祺瑞急需用钱,也就满口答应。于是,北洋政府先后又与日本政府签订了《吉长铁路续借款合同》、《吉会铁路借款预备合同》、《满蒙四铁路借款预备合同》。
后来,日本为了向中国内地渗透,欲将已占据了的胶济铁路延伸;又与北洋政府就山东的济顺铁路、徐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88章 孙中山护法运动 吴佩孚崭露头角,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