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陈炯明粤军援闽 冯玉祥武穴主和(3/5)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通过武力征讨统一中国了。因此,段祺瑞竭力主张武力统一;其首选目标则是西南的桂系与滇系,并不顾一切地发兵南下征讨付诸实施,欲一举荡平西南以实现自己的夙愿。
而冯国璋之所以要适得其反主张和平统一,则是由于段祺瑞自从有了日本的支持与资助后,更是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了,全不把往日的盟友直系军阀放在眼里。此时的冯国璋名义上是代总统,但也如黎洪元一样没有多少实权。
冯国璋虽然有直系作后盾,比黎洪元要强得多;然而,因北京这块地盘是属于皖系的;冯国璋自从进了北京城后就落入了段祺瑞的掌控之中,大有虎落平川之感;所以,北洋政府中真正能呼风唤雨的不是高踞大总统之位的冯国璋,却是位次且权重的总理段祺瑞。
冯国璋当然心中不甘,但身处此境有点徒叹奈何;且又自知若与段祺瑞闹僵了,只凭直系的力量单枪匹马的与皖系抗衡胜算不大,也就只得忍而不发以待时机。
而当段祺瑞欲藉武力统一中国时,冯国璋觉得不该再任其妄为了;冯国璋担心欲是真的让段祺瑞实现了目标,消亡的不会仅是西南的军阀;因为,有道是唇亡齿寒,段祺瑞若能平定西南,也就同样会吞并掉包括直系在内的其他军阀。对此,冯国璋当然要设法抑止,绝不愿让段祺瑞的野心得逞;为此,冯国璋提出了与其针锋相对的和平统一的主张。
当然,冯国璋的所谓和平也不过是种藉口;无非是欲藉此联络或利用别的军阀之力对付段祺瑞罢了;从而,使直系得渔翁之利。
吴佩孚的呼吁正是这种意愿的表露,也代表了直系中其他军阀的心声。
果然,吴佩孚《通电》呼吁罢战后,犹如一块巨石抛入水中立即引起了一阵波澜,得到了直系中其他各地军阀的呼应。于是,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江苏督军李纯等人也联名《通电》宣称赞同罢战了。
段祺瑞见直系诸督军奋起反战,深感沮丧与无奈;于是,段祺瑞又向代总统冯国璋提交《辞呈》,再次玩起了撂挑子的把戏以行要挟。
谁知,冯国璋并不买账,即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准予段祺瑞辞职,而由外交总长汪大燮代理国务总理。但几天后,冯国璋就将汪大燮撤换,又任命与自己意见一致、也赞成和平统一、时任参谋总长的王士珍为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就这样,冯国璋将段祺瑞的假戏演成了真剧,给了段祺瑞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
段祺瑞想不到这次自己的戏演砸了,但《辞呈》是自己提交的怨不得谁,只得打落门牙往肚里吞,硬着头皮再回天津去了。
段祺瑞被免去总理之职,对于护法军来不啻是一个好消息;孙中山为之大悦,遂打算召集各路大军会师武汉,然后大举北伐。
然而,滇系的唐继尧和桂系的陆荣廷此时却开始打各自的算盘了。
其实,非常国会在广州成立中华民**政府时;因议员们拥立孙中山为大元帅,他俩只捞了个元帅之职,心中都感到不爽。
因为,在唐继尧与陆荣廷眼中,孙中山虽然名震中外,但毕竟是无兵无卒的光杆司令;手中掌有实力的唐继尧与陆荣廷岂愿听凭于光杆司令似的孙中山,让他俩位居于孙中山之下心中总觉得不是滋味。
所以,当时的陆荣廷就不愿接受元帅之职;而唐继尧虽然接受了由章太炎送至云南的元帅印,却不肯前往广州出席就职典礼。
后来,因迫于段祺瑞派北洋军南下,俩人唯恐危及西南,这才与孙中山联盟对付段祺瑞;但那只是权宜之计,目的只是为了共同抵制段祺瑞,以保护西南一隅免被吞并;而并不是真心赞成护法,更不想拥戴孙中山。而今,俩人见段祺瑞下野了,这个前提不再存在,也就觉得与孙中山的联盟多余了。且此时,直系军阀在吴佩孚的先导下已都纷纷《通电》呼吁罢战,表示了愿意议和;于是,俩人就决定与孙中山分手,而打算跟吴佩孚等直系军阀妥协议和了。
于是,陆荣廷与唐继尧也联名《通电》主和了。
不久,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与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军阀、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就开始了谈判。
这次直系与桂系、滇系的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因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可谓是情投意合一拍即合,双方很快就求得了一致同意停火。同时,双方还达成了一种默契,即“停火后互不再犯,并支持对方各自对付段祺瑞与孙中山”。
为此,陆荣廷许诺“继续拥护冯国璋为大总统”;以换取冯国璋“承认西南各省”。
因冯国璋是代总统,其代理即将到期;须在翌年经选举当选后方可续任,这正是冯国璋的一块心病,陆荣廷所言正是他求之不得也就爽口答应了。
于是,双方一个投以媚眼,一个回以青睐;谈妥后,冯国璋即以大总统名义发出《停战布告》,责成南、北两军停止敌对行动,双方也就正式停战了。
然而,孙中山对于冯国璋的《停战令》却不屑一顾置之不理,认为“舍恢复国会与《约法》,断无磋商余地”;因此,仍坚持护法而反对停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89章 陈炯明粤军援闽 冯玉祥武穴主和,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