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为了忘却《关关雎鸠》(4/5)
作品:《沉沦的校花》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英雄……”我们读大多数小说都是如此尤其是第一人称的小说恐怕许多人都是以这样的心态读这个小说的。
在小说中耿潇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作者将其设定为才子他出身普普通通但修养非常高读《诗经》、崇拜徐志摩、并且非常喜欢戏剧和表演。
从小说中猜度他的相貌也是不错的除此之外在恋爱方面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实际上出了他大一、大二那个年纪。
他开始的恋爱心态非常简单——唯美女追之开始有一段确定追杨雪萍并且在道义上表现了几点决心但经过与孟蘩几次火辣辣的接触心甘情愿地跟了孟蘩。在与孟蘩的交往中耿潇表现出用情专一、包容等优点在爱情的滋润下耿潇才华横溢不断与孟蘩擦出爱的火花处于被人关注的中心。当孟蘩背叛的时候他努力挽回但最终失败。由于机缘他获得了杨雪萍的爱情但孟蘩之死给他带来对过去的爱的长久的思念。
小说对耿潇的描写是非常正面的在整个悲剧中他无疑是受害者但从他的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挖到一些造成悲剧的根源。在他与孟蘩的恋情中我们一直在感受着孟蘩的任性耿潇的小心眼虽然隐蔽但还是时不时表现出来。孟蘩与秦梦香交往他担心与王惠梁交往他担心去兴州大学表演时男主持人对孟蘩表现出一些热情他也紧张得不得了。这种吃醋的心理需要一些但过则有害在恋爱双方关系好的时候可能会多少有助于进一步展但当双方正好有矛盾时就可能使误会加深、关系进一步恶化。对感情没有信心这应该是不成熟的一种表现。
在与王惠梁争夺孟蘩的过程中这种不成熟被进一步表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耿潇表现得进退失据他与孟蘩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争吵和冷战。如果我们联系下面情节的展看他对孟蘩说的那些话简直就是真理但是那样的环境、那种语气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这场争斗中失败或许是注定的但他的种种努力恰好加了这种失败。
小说中给出了另外一种假设就是耿潇和孟蘩本来有同居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否则孟蘩可能就会留在耿潇的身边。如果这样的话或许会缓和一下危机但危机不会完全消除。这只不过取决于王惠梁是否愿意就此住手并且这个王惠梁走了还有千万个“王惠梁”。
表面上看耿潇先与孟蘩恋爱孟蘩背叛以后又与杨雪萍恋爱两段感情都非常专一爱得非常干脆、非常彻底、“问心无愧”但其中包含着自私的想法。耿潇从孟蘩转到杨雪萍从情节上讲顺理成章但从感情的演化讲则非常的突兀耿潇刚刚被初恋摔得遍体鳞伤就浑身疼痛地爬起来去逢迎另外一场爱。当他看到杨雪萍和裘友声恋爱的时候尽管当时在补救他自己爱情而自顾不暇但心里仍然有些不舒服所以当他最终对初恋绝望时面对杨雪萍的示好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应该是怕杨雪萍身边再有人插入吧。
这样的爱情是一种尴尬的半生不熟的爱他对杨雪萍说了许多应该让人感动的誓言但是听起来总是有些言不由衷。不过随着展这个爱渐渐走上正轨。
在小说的后半段耿潇对孟蘩一直没有摆正心态其实他一直残存着一些对她的爱开始是一种恨然后是有意无意的疏远。他是一个情感极其丰富的人他也是一个情感远多于行动的人。他完全可以感觉到孟蘩心情和身体的变化她完全可以帮助她但是他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在她死后对他不尽哀思。
耿潇无疑是情痴孟蘩的死唤起他对她长久的纪念但这种纪念有些过于悲观了作者将他拘囿于对过去的回忆中完全没有出口。为了比较我引一段《笑傲江湖》:这日清晨起来只见岳灵珊的坟上茁了几枚青草的嫩芽令狐冲怔怔的瞧着这几枚草芽心想:“小师妹坟上也生青草了。她在坟中却又不知如何?”
令狐冲看到了现在而在耿潇的思想中还只有过去由于这个情感雨中伞的女孩或多或少地失去了意义。
单从爱的角度考虑孟蘩是耿潇的最佳选择无论是他们开始时不断擦出的爱的火花还是情变后似乎心灵相通的偶遇那种默契都是耿潇与杨雪萍不能或者是还没有达到的。耿潇对孟蘩的包容是“小包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包容”真正的“包容”是阿甘对他的女友珍尼的那种:“我思念珍尼。但是我知道爱一个人就是要让他幸福”如果耿潇能做到这一点他救赎了孟蘩也救赎了他自己。
——我在这里只是就各人的性情做一个分析无意让作者改变情节如果让王惠梁早败露一年悲剧根本就不会生了。耿潇身上体现我们大家的价值取向同时这也导致了他的悲剧。
杨雪萍作者在后记中说“至于杨雪萍只是一个理想中的人物。她是小说中女性人物里唯一的保持了纯洁本性的一个由于她兼备中国男人心目中理想配偶的各方面的优点所以她受到了大部分男性读者的喜爱。”可能是基于这样的心态作者太想写好她写起来反倒有些缩手缩脚了。
作者对杨雪萍的塑造是成功的耿潇三次救美赢得美人心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而加在她身上的种种美德如聪明、厨艺佳、温柔体贴、等等也在小说中非常充分地表现出来并且她最终离开耿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杨雪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沉沦的校花 最新章节序——为了忘却《关关雎鸠》,网址:https://www.xbqg9.net/16/16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