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回京(1/2)
作品:《锦绣山河》“喏,陛下。”
大宋帝姬从来都是心胸优雅,不会同一个表情扭曲的西夏王计较。赵瑗自然也不会。
“皇兄感到,你递交的国书一点也不厚道,所以就让我过来了。”
她闻声了西夏王的磨牙声。
“既然你决意向皇兄称臣,不妨永久称臣可好?我大宋永不封王,这西夏么……”
她看见西夏王被两个兵士逝世逝世按在案上,狠狠地瞪着她,睚眦欲裂。
“一来我不爱好杀人,二来我不爱好见血。既然陛下您迟迟不肯做出决定,那就只好由本帝姬代劳。唔,本帝姬认为,西夏国以东可划回陕西路,西夏国本体可划回宁夏、青海二路,陛下认为如何?”
“路”,大致是指军.区或者辖区的意思。
看这个样子,赵瑗是铁了心肠想把中国舆图给包囫囵了。
“既然陛下不说话,本帝姬便当您是默认了。”赵瑗自顾自地下了决定,疏忽宫内一干王宫贵族,偏头冲种沂微微一笑,坐在案条件笔,给她的皇兄写信。
公主位比诸王,在场众人中,以赵瑗的身份最高,自然她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是这奏折该如何落笔,赵瑗却有些犯难。
自古以来,天子最为忌讳的,便是“功高震主”。
她姓赵,又是公主,赵桓确定不会过于为难她。可种沂是外姓,又是西军的头儿,还吞掉了全部西夏,加上先前抗击金兵……往好里说,是功至封侯;往坏里说,那可就是功高震主。
全部西夏王宫静得连根针都掉不下来,只剩下西夏王公们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盐价上涨固然扼住了底层平民的咽喉,可王公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身材衰弱的大有人在。没过多久,便有人挺不住,昏过往了。
赵瑗依旧不曾落笔。
兵士们开端清算现场,连带着全部王都也被西军吸收。与宫中的气氛不同,城外随处可以闻声兴奋的吼啼声与欢呼声。将领们三三两两地押着西夏王室离往,
赵瑗还是没有动笔。
天气渐渐暗了下来,兴奋了一整日的人们也渐渐散往。早已筹备好的商人们搬出了大袋大袋的食盐,开端叫卖。西夏国不大,但底子还是有的,军.队也没有收拢干净。在完整掌控西夏之前,赵瑗还不敢将食盐全部放出市场。而青海湖盐道,也早已经被西军给封逝世。
嗯……
她还是没有动笔。
眼看着夕阳西下,岸边也燃起了粗.大的明烛,雪白的布帛上多了几滴晕开的墨,却不成文书。案几前,赵瑗依旧苦思冥想着,不得要领。
该如何落笔,才干在“功至封侯”与“功高震主”之间,取得奥妙的平衡?
“帝姬。”
赵瑗抬头,创造种沂端着一盘吃食站在案几边上,铠甲未除,眼中透着深切的担心。她失笑地摇摇头,搁了笔,朝旁边挪出了一半处所来:“坐这儿。”
种沂迟疑片刻,将盘子搁在案几上,在赵瑗身侧坐好。
“你……”
“你……”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又同时愣了愣,气氛陡然一松。种沂抬起手,轻轻拢了拢她鬓边的发,眼力渐渐温柔起来:“可是有些为难?”
“嗯。”赵瑗含混不清地答道。
他认为是她不明确战功的等级,又或者是烦恼功劳的大小分配,便劝告道:“不妨些‘臣妹妙策,西军将士奋勇杀敌’便是。”竟将他自己的功劳推得干干净净。
赵瑗摇摇头,握住他的手,慢慢枕在了他的膝盖上:“不是这个。”
种沂一震,脊背有些僵。
他素来老成稳重,她也是知道的,很少做出这些亲昵的举动。如今外头熙熙攘攘,西夏王宫里却颇为冷清,她……她又有些逾矩了。
赵瑗却似乎没有察觉到未婚夫的异状,而是将理由一条条揉碎了说给他听。这种事情,种家见得多了,她只稍稍提了两句,种沂便已经了悟。功高震主,这四个字,永远都是武将头顶上悬着的大刀。至于如何往应对,种家也有自己的锦囊妙策。
“瑗瑗。”
“嗯?”
“你信我么?”
赵瑗抬开端,有些怀疑地看着他。种沂脸色有些凝重,面上淡淡青色刺字,在烛火下显得有些狰狞。
“我……我自然是信的。”
种沂嗯了一声,执笔蘸墨,在帛上写下一个个方正的小字。他的手苗条有力、骨节分明,拿惯了刀枪,握起笔来也尽不含混。赵瑗静静的看了一会儿,竟看得有些出神。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他搁了笔,低头看着餍饫一顿的未婚妻,轻声说道:“你誊抄一遍罢。”
————————
西夏王族俘虏,已经送到汴梁往了。
赵瑗的奏章,也已经发往枢密院。
宋军源源不断地从东面涌进,开端收拢惨败的西夏国。而水草肥美的河套平原,也早已变成了首屈一指的跑马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锦绣山河 最新章节第104章 回京,网址:https://www.xbqg9.net/33/3379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