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安置房的诱惑(6)
作品:《拆迁》过了没多长时间,丛礼镇的手机接到了通知,让他和老伴上二楼去,先和他家算账。看来,准是程红英主任发挥了作用,劝卫日东改变了主意。
卫日东在丛礼镇老夫妻俩来之前,已经给他家算好了账。可是,当他把补偿金额告诉丛礼镇时,却与他在家里算的明显有出入,仔细核对了一会,才发现问题原来出在阳台公摊面积上。
丛礼镇家的房子有两个外阳台,后来搞装修,用铝合金窗把阳台都封了起来,就都成了内阳台。当时搞“房改”,内阳台的面积是按实全算的,而外阳台的面积只算了一半。所以,丛礼镇认为自己家的阳台是外阳台,应该在公摊面积中补足两个只算了一半的阳台面积。而卫日东却,测绘处提供的数据是一个外阳台,一个内阳台,所以,要补公摊面积,也只能补给你家那个外阳台的。这样一来,双方在阳台公摊面积的计算上就有了差距,按丛礼镇的账,两个阳台都补,就要补4个多平方,而按卫日东的账,只补一个阳台,就只有2个多平方。按照估价公司对他家拆迁房给出的价格,折算下来,要少补1万多元。
两人为此争执起来,双方各执己见,谁也服不了谁,签约陷入了僵局。
程红英见况,出来协调:“后面的人还在等,总在这里争执也争不明白,我看还是老丛再找找证据看。只要找到证据,我们保证认账!”
“找证据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要是我找到了,你们还给不给我家把天虹区的安置房留着?”
“这个难办,谁也不能保证你。”卫日东把头摇得像卜郎鼓。
程红英也没了招:“老丛,你赶快回家找证据,只要能在今晚十二点之前找到并且送来,我们肯定认你这个账。”
丛礼镇百般无耐,只得背起老伴下楼,火速回家找证据。
证据哪有这么好找的。三天以后,他终于在市规划局档案馆查到了自己住的这幢楼的建筑施工图,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家的两个阳台,果然都是外阳台,都应该补足另一半的公摊面积,他与卫日东的差距和争执,都是由测绘处的失误引进的。
证据是找到了,账卫日东他们也认了,可是,天虹区的安置房却没了。
卫日东:“天虹的安置房只有200套,签约又不能等你,你就是现在签约,也早已在200号以后了,天虹的房子怎么拿得到?还是在另外的安置房区选选吧。要选还要趁早选,选迟了,这些地方安置房的好户型,恐怕也难拿得到了。”
丛礼镇的牛脾气又上来了:“不行,我一定要天虹的房子!不给,我就不签约。签约耽误下来是你们造成的,你们得病,却让我吃药,天下哪有这个道理?!”
就这么一来,丛礼镇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到手的天虹区安置房飞了,在家里成天被儿子儿媳妇埋怨。而且,他为此一直和拆迁指挥部的人犟着,非要把这个理扳过来,最终也有悖初衷的成了福虎路拆迁的“被钉子户”。
进入签约阶段的第一天清晨,福虎路拆迁指挥部前的人就明显多起来,许多人都挤在一楼外墙上的拆迁工作分户进度表前边看边议。贯满整面外墙壁的一长溜大表上,各被拆迁户户主的名字,按组别一个不拉地全部写得工工整整,在下面的签约一栏里,经过昨晚寅夜进行的“零点行动”突击,已经有200多户插上了红旗,而只要插上了红旗,则意味着这一户已经与拆迁指挥部签订了拆迁让房协议。
很快,哪个哪个已经与拆迁指挥部签约了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在福虎路被拆迁户中传开了。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左邻右舍和亲朋故旧中那些签约的人,而且对他们关心的着重点,已经不再是他们是否拿到了天虹区的安置房,而是他们的拆迁房在签约时,1平米到底签了多少钱,一共得到了多少拆迁补偿金。
不过,令他们十分遗憾的是,他们几乎没有能从任何一个已经签约的被拆迁户口中得到准确的数字。被问及的人,不管是平时处得很好的左邻右舍,还是以往走得很近的亲朋故旧,几乎都闪烁其词,不肯正面回答,实在不好意思推托的,也只是非常模糊地回一个大概数字:“1平米大概五六千吧”;“五千大几还不到六千”;“也就六千出点头”……出的数字都比较低,几乎就没有一个人的数字能达到询问者内心期望的高度。
于是,询问的人都怀疑了:他们签的真的这么低?这么低他们就肯签了?结果,又都断定:假话,他们的肯定都是假话!肯定是拆迁指挥部的人给了他们高价,又不让他们对外,所以,就对我们拿高低,将我们当三岁孩哄。人哪,别看平时大家推心置腹,一遇到利益攸关的事,就都各怀鬼胎,语焉不详,自己的“八大碗”盛起来了,还连骨头都没啃到,只是喝了一点汤,全拿鬼话骗人!
>
本章已完成! 拆迁 最新章节6.安置房的诱惑(6),网址:https://www.xbqg9.net/39/391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