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李大钊北京遇害 四一八宁汉分裂(3/6)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于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作出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
罗易抵达武汉后不久,正好遇上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中国的国内政局发生了骤变,“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也更为错综复杂了。
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以听取“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的《指示》,并对时局进行分析研究。
于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中国**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八十多人,代表全国五万七千九百多名党员出席会议,“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人也出席了大会。
会上,先听取了罗易传达的“‘共产国际’所作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
该《决议案》批评了陈独秀在过去中央领导工作中犯了“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革命领导权”的右倾错误,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在革命中掌握领导权”。
然而,陈独秀却在其代表中*共*四届中执委向大会作的《政治与组织的报告》中竭力为自己进行辩护;强调“‘中山舰事件’中采取退却让步是正确的”,并坚持认为“无产阶级不应搞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只应进行经济斗争”等;而面对蒋介石的屠刀和急剧变化的时局,陈独秀既没能总结经验教训、也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和政策,而是提出了“向西北去”的逃跑主义理论。
陈独秀的《报告》后,罗易作了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的讲话。
接着,大会对陈独秀的《报告》进行了讨论,瞿秋白、蔡和森、毛*泽*东、任弼时、恽代英等代表都发言“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批评”。
会前,瞿秋白已将其撰写的《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一书在会上分发,该书“批判了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在统一战线上犯的机会主义错误”。
毛*泽*东则批评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并主张“**要**领导和展开武装斗争”,特别是要“把农民组织和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蔡和森也发言指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它过去的弱点及现在的动摇,明已不能再靠它来领导中国革命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只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担当起来。所以,应以坚定的无产阶级领导去制胜资产阶级的动摇与犹疑,才能使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同时,竭力支持毛*泽*东*关于“**要**领导和展开武装斗争”的主张。
虽然,鲍罗廷、谭平山等人都替陈独秀进行了辩护;但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大会终于接受了“共产国际执委会”所作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并否定了“向西北去”的逃跑主义路线,陈独秀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接着,大会又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对于**青年团工作决议案》等五个《决议》。
同时,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蔡和森、李维汉、瞿秋白、张国焘、谭平山、李立三、周恩来等二十九人组成的“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和由毛*泽*东*等十一人组成的“中*共*第五届中央监察委员会”。
而陈独秀仍进入了由其与张国焘、蔡和森等仨人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并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职。
虽然,“中*共*五大”上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作了批判;但是,没有拿出纠正这些错误的具体办法;从而,使错误继续存在得不到彻底纠正。
且在新一届的中*共*中央机构中,陈独秀仍居于要职;所以,对于“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许多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没能得到切实可行的正确回答,致使此后一段时间内、党的工作仍显得无所适从。
而大会期间发表的《为“五一”节纪念告世界无产阶级书》、《为“五一”节纪念告中国民众书》及会后发表的《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却都把蒋介石的叛变革命当作整个资产阶级叛变;从而,把民族资产阶级也当作了革命的对象,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同时,对汪精卫、唐生智等人抱有太大的幻想,并将领导与实现“土地革命”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们身上;从而,对于他们“也可能叛变革命”的危险性缺乏应有的清醒认识和充分准备,再次陷入了“右倾机会主义”的泥淖。
中*共*召开“五大”之时,“武汉国民政府”却为“如何对待蒋介石的另立中央?”产生了分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48章 李大钊北京遇害 四一八宁汉分裂,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48.html